借助虚拟现实、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手段,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与美术、音乐、表演等艺术教育融合,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蒙古族幼儿园创新语言智能学习方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幼儿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
在大六班的一次集体教育活动中,灵灵老师带领孩子们学习“守株待兔”故事中的词语,通过教室的智能系统大屏幕,孩子们首先看到了一幅农民伯伯在田地里劳作的动态画面,老师引导孩子们“看景说话”:“宝贝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呀?”“农夫!”“他在干什么?”“锄草”……接下来,就到了最神奇、最吸引孩子们的“画一画、变一变”环节了:孩子们在专用纸张上画一只兔子,老师邀请孩子介绍自己画好的小兔子,并引导孩子使用形状、颜色等形容词介绍兔子的特点。接下来,老师把画纸放在指定区域,手指一挥邀请孩子们一起“施魔法”,兔子就到了大屏幕里,朝农夫跳去。接着就来到了教育活动的核心——听讲故事环节:大屏幕上,关于“守株待兔”的故事娓娓道来。
“语言智能学习场景将学习以游戏化的状态呈现,在教育活动中一步一步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组织,幼儿借助儿歌、音乐、律动、美术等内容,通过听一听、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演一演等形式促进幼儿听、说、读、讲能力的发展,锻炼幼儿反应、理解、合作等多种能力,提升语言学习的趣味性、探究性。”新城区蒙古族幼儿园园长包广艳介绍,智能技术可以为情境和语言教学搭建语言智慧活动室环境,幼儿园与企业联合开发的智慧教育系统,让幼儿在“沉浸式”场景中身临其境,打造想说、敢说、爱说的环境,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系统还开发了学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智能学习的内蒙古特色资源,呼和浩特大青山、巴彦淖尔阴山岩刻、阿拉善黑水城、二连浩特恐龙地质公园、赤峰阿斯哈图石林、通辽大青沟……将各盟市最具代表性的自然风光作为教学资源,全面展现大美北疆风光,用VR数字空间技术让孩子们感知、了解、阐述家乡之美。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营造仿真沉浸式的语言教学空间环境,提供多感官、全方位的交互体验,帮助幼儿轻松进行语言感知、理解和表达,实现语言知识传导的超文本、可视化、可感化。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蒙古族幼儿园在幼儿语言学习中进行了创新而有效的探索。“通过智能化辅助学习,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会观察、能倾听、乐探究、擅表达、能合作的新时代儿童,更重要的是,通过沉浸式学习,更加有形有感有效地推动师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包广艳说。
(据《内蒙古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