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多地出现登革热疫情,有国家确诊病例已经超过400万。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消息,每年的5月起我国进入登革热流行季,8~10月是发病的高峰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等相关部门已密切关注今年登革热的全球疫情形势,并要求各地加强防范。
国家卫生健康委:
我国进入登革热流行季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专家介绍,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由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也称为蚊媒传染病。
世界范围内多发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其中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的流行最为严重。
近年来,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为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传播疫情,多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沿海或沿边地区。该病传播迅猛、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
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会长梁晓峰表示,拉美国家、南亚国家的登革热从今年年初开始就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根据监测,特别是随着气候变化,伊蚊可能还会往北飞,所以要防控登革热,今年要早,另外可能范围还要大。
登革热如何传播?
据介绍,登革热主要由“患者→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疾病。
登革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经大约8~10天的增殖后,才可以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感染后,潜伏期一般1~14天,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
能传播登革病毒的媒介伊蚊在我国分布广泛,除了新疆、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外,其他省份都有分布,理论上都可以发生登革热的传播。
登革热主要由“花蚊子”传播
国家疾控局近日发布的健康提示介绍,登革热只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我国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就是老百姓俗称的“花蚊子”“花斑蚊”。防止疾病传播,需要采取多种手段来清除它们的孳生和栖息场所。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登革热高发季节是夏秋季,也就是8~9月,气候更温暖的海南、广东、广西、云南部分地区,高发季节为5~11月。
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冷培恩说,有水就有蚊虫,蚊虫在各种水体产卵,所以控制蚊虫,重要的是清除积水。有时候家里会“养蚊子”,比如水培植物,所以应注意夏季家里、院子里以及周边环境的积水,要注意清除。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有4种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可以归纳为:突发高热+三红征+三痛+皮疹。
突发高热:体温可在24至36小时内升至39或40摄氏度。
三红征:即面、颈、胸部潮红。
三痛: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皮疹。
登革热无特效药
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诊
目前,登革热没有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治疗的重点是控制疼痛、及时补液、预防出血,并尽早防蚊隔离。因此,早期识别、早防蚊隔离是防止出现重症和防止进一步传播的重要措施。
此外,预防登革热还要做好以下几项防蚊灭蚊工作。
1.清理家中积水。比如水生植物要定期换水洗瓶(每星期至少1次),不要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2.保持通风干燥。
3.安装纱门纱窗。
4.使用蚊帐。
5.使用灭蚊虫产品。 (据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