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天气日渐炎热,各类细菌、病毒生长繁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水源、食物、环境极易被污染,容易导致一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哪些疾病需要重点预防呢?太原市疾控中心应急办的专家们给出了解答。
诺如病毒又高发
“上吐下泻”让很多人会以为自己是“食物中毒”或“胃肠型感冒”,但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感染了诺如病毒。早在5月9日,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曾发出健康提示,近期诺如病毒高发,大家要提高警惕,注意预防。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所有人群均易感。病人发病前至康复后2周,均可在粪便中检测到诺如病毒,排毒高峰在发病后2至5天,持续约2至3周。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将手指放入口中;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都可能感染诺如病毒。而且诺如病毒非常“坚强”,在0℃至60℃的温度内均可存活,可在物体表面存活两周,在水中存活更长达2个月以上,更需要注意预防。
对于诺如病毒的预防,专家提醒: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减少交叉感染;如不得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建议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别到处乱摸乱碰;提倡健康饮食,尽量不吃生鲜未煮的食品,不喝未经煮沸的自来水;腹泻期间,建议停止进食高脂肪和难消化的食物,清淡饮食为主,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严把“病从口入”关,餐具、玩具要做好消毒,进食前和排便后要养成洗手的好习惯,避免与患病儿童接触。
手足口病要警惕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餐饮等物品传播。
每年的4月至7月是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季节。对于它的预防,专家提醒:要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养成饭前便后、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的习惯。保持环境卫生,家庭常备消毒液,注意室内外的环境卫生,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孩子常用的玩具、餐具应经常彻底清洗消毒。家长要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接种疫苗,能预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也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同时,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特别是手心、脚底)或口腔溃疡等,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新冠及季节性流感不放松
专家介绍,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疫情降至较低水平,新冠也保持低水平流行态势,但新冠病毒仍在变异,JN.1变异株的第三代亚分支KP.2,从2月以来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增长较快,仍存在一定的反复风险。
对此,专家建议:大家要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到人群聚集性场所继续坚持佩戴口罩。同时注意手卫生,使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清洁洗手。如果没有流动水,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等擦拭消毒双手。居家环境要注意室内通风,每日2—3次,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还要加强个人健康管理,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咽痛、嗅觉味觉减退等症状时,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视情况及时到附近医院就诊。
食源性疾病要当心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物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对于这类疾病,专家建议,大家在采购食品时,首先要选择储藏条件好、符合卫生要求的正规经营场所,购买定型包装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是否超过保质期。做到不到无证摊点就餐;选择凉菜、熟食卤味和生食水产品等食品时,应注意查看食品经营许可证是否有经营相关冷食和生食类品种的许可项目。对爱饮酒的人群,专家提醒要慎饮泡制酒,不购买、不饮用无标签标识、浸泡中药材、成分不清、来历不明的泡制酒。另外,每年都有因食用野菜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因此不建议大众食用野菜、野生动物及其他可能具有毒性或有寄生虫风险的食品。
同时,建议大众养成良好烹饪操作习惯,处理食物前后勤洗手,食物加工前要认真清洗,清洗时注意防止水花飞溅。生熟分开,使用器具后要及时清洗消毒。做好的食品尽快食用,常温下放置超过2小时,不能及时吃的食物要冷藏或者冷冻存放。
其他疾病也需注意
夏秋季为乙脑发病高峰季节,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感染后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部分病例可留有严重后遗症。对此,专家提醒大众,要保持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勤洗手、勤扫地。同时做好环境卫生,清除卫生死角,杀灭蚊虫。外出时做好防蚊措施。而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脑最有效的手段,建议适龄儿童及时接种乙脑疫苗。
布鲁氏菌病是布鲁氏菌所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大为主要症状。人们食用没有烤熟、烤透的含布鲁氏菌的牛羊肉会感染。对于这类疾病,专家提醒:牛羊养殖相关从业人员要做好环境卫生,养殖区要与生活居住区域分开,养殖牲畜的圈舍要定期清扫消毒,病畜流产物应消毒或焚烧后挖坑深埋,病畜要及时无害化处理。
据《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