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初冬时节,为全力打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苏贝淖尔3000多亩人工造林项目区内,装备了特制钻头的大型机械精准地在沙地上钻出一个个深约1米的孔洞,村民将一棵棵旱柳苗木迅速、有序地植入沙地。同时作业的村民也将沙柳枝条插入周围沙地,旱柳和沙柳构成立体式沙障,固定流沙。
按照毛乌素沙地下风口阻沙带设计方案要求,工程固沙面积的1%要进行乔木种植,适合在当地种植的耐寒、耐旱、根系发达的旱柳成为首选。种植之前,对旱柳苗木进行浸水处理,使其补充水分,埋入沙地内进行繁殖,有利于次年的生根,提高成活率。
沙柳凭着萌芽、生根能力强的本领,有着干旱旱不死、牛羊啃不死、刀斧砍不死、沙埋埋不死、水涝淹不死的“五不死”特点。故而,新栽植的沙柳在3至4年的时间里,就能长成枝叶繁茂的灌木丛。凭借着这些优良的特性,沙柳常被用作固沙先锋树种。鄂尔多斯充分利用当地沙柳和旱柳资源,组织当地群众长期不懈推进植树造林,防沙治沙。
防沙治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选择适宜的树种、草种是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目前,在“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现场,共有160余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栽植各类适合沙地种植的乔灌木共1000万株。
村民们每年对沙柳进行平茬,将砍下的沙柳苗切成一截一截的枝条,用于建造沙障。
防沙治沙需要从实际出发,切实抓紧抓好,努力抓出成效,形成推动防沙治沙工作的合力,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大力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防沙治沙的浓厚氛围。
编辑:超级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