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
2024年,内蒙古日均治沙6万亩,林草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
2024年,内蒙古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2442万亩,占全国45.8%;完成防沙治沙1954万亩,居全国首位;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顺利推进,治理沙化土地238万亩、配套新能源装机2727万千瓦;建设保障性苗圃40处,育苗基地达1.5万处;17个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试点旗县草畜平衡指数全部降到10%以下;非雷击森林草原火灾发生次数、受害面积处于历史新低;碳汇价值转化实现3333万元。
防沙治沙不仅要有数量,还要有质量。面对茫茫的沙漠,抓住质量这个关键变量,就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要求,采取差异化防沙治沙模式,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广泛选用耐干旱、耐瘠薄、抗风沙的乡土树种草种,聚焦主要风沙口、沙源区,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生态防护网络,切实减轻风沙危害。
防沙治沙就要紧紧抓住质量这个核心,全过程监管,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在数量跟上去的同时,还要保证质量。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铆足干劲,全力攻坚,最终实现增绿、增能、增收。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内蒙古防沙治沙事业踏着春的脚步,强化开局决定全局、起跑就要冲刺的意识,久久为功,数量与质量齐头并进,不负使命,不负春光,为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编辑:超级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