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坦的水泥路连村到户,一幢幢砖瓦房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全村村容整洁,村民家园美好,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新文明的气息扑面而来……7月22,《内蒙古商报》、新华融媒“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报道组走进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东八号乡西河子村、高家沟村,聆听百姓心声,感知发展变化,用笔端和镜头真实记录新时代乡村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告别“往返路”
村民办事不出村
走进四子王旗东八号乡西河子行政村宽敞明亮的便民服务大厅里,村民王荣正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用手机APP进行“低保对象生存认证”。虽然现在足不出户,在手机上就可以完成“生存认证”,但是对于岁数大、文化程度低的村民来说,还是不太会操作。为此西河子行政村的便民服务大厅里专门安排了工作人员帮助村民“检低保”。
西河子村村民王荣告诉记者:“自从建了便民服务大厅,现在办事方便多了,很多事情不用往乡上跑了,什么事情到服务大厅就给解决了。今年我们从5月份开始检低保就是来大队这个便民服务站,我们也省劲不少,不用走远路,工作人员都配合把低保给我们检了,顺顺利利几分钟就完成了,挺方便。”
西河子村党支部书记徐金柱感慨到:“民生服务大厅投入使用后, 主要办理婚姻类、民政类,低保验证、五保申请等业务,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很多事情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能办好,不跑冤枉路,我们的工作效率也明显提高,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随后,记者跟随王荣来到他家,庭院干净整洁,家具摆放整齐,一尘不染的沙发和桌椅……处处弥漫着农家特有的淳朴气息。虽然王叔腿脚不便,但家里整理得干干净净,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生活,给左邻右舍树立了一个讲卫生、爱干净的良好形象。
王荣告诉记者:“我家里以前是土坯房,后来盖起了50平米的砖瓦房,家里养了20多只羊,种了30多亩地,加上老两口的低保、退耕还林补贴等好政策,年收入达到2万多元。孩子已经成家了,老两口生活的挺知足。”
生活富裕了
精神也要奔小康
“依……啊……”,刚走进四子王旗高家沟村委会大院,抑扬顿挫、行云流水的唱腔便飘扬了出来。记者在现场看到,村民们熟练的演奏着乐曲,尽情抒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热爱,原汁原味、充满乡土气息的文艺表演,展现出乡村新面貌。
随之探寻,原来这是高家沟村文化村民开展日常活动,喜好唱的村民便在农闲时到活动中心“吼一嗓子”。时间久了,村民们都喜欢聚在这里“热闹热闹”。高家沟村委会副支书李旺林满是自豪地告诉记者。
一阵吹拉弹唱,一片欢声笑语。村民赵栓娥开心地说,从2016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了这个活动室,闲暇时我们集中在这里活动, 现在住着新房,水泥路,吃的自来水,农闲时间、天阴下雨没事的时候也有丰富的业余生活,挺开心的。
乡村文化活动,点亮村民们的精神生活。有了舞台,就有了展示的机会。高家沟村委会副支书李旺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高家沟村人口大约有2018人,村委会盖了200平米文化活动室大力支持村民的业余文化活动。以往每年都办秧歌,今年因受疫情影响,秧歌没有举办,但是组织老百姓农闲时节来村委会弹琴唱歌,丰富文化业余生活,村委会大力支持。过去老百姓是忙着温饱,很少有文化娱乐活动。如今,生活好了,物质富足了,精神也要脱贫致富。老百姓自唱自演,那种满足感、获得感是不一样的。
夜幕降临,高家沟村灯火通明, 村委会大院的活动中心欢快的乐曲唱出快乐的美好生活,幸福的旋律久久在小村上空回荡。记者行进在返程的路上,感慨万千,“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报道乌兰察布之行,让我们“看见”“听见”了小康,可感可触的生活巨变,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幸福感更强。也让记者一行深深地感受到,在这片绿色的土地上,幸福和希望正在慢慢地升腾,迸发……